水稻防“寒露风”夺丰收技术指导意见

寒露风是指寒露节气前后,因冷空气入侵或台风与冷空气共同影响,造成水稻孕穗至抽穗扬花期受阻,导致空壳率增加、产量下降的低温冷害天气。如果日平均气温≤22℃,持续3天及以上,便可构成轻度寒露风灾害,造成水稻空壳、瘪粒,减产10%-20%;如果日平均气温降到20℃以下并持续2天以上,最低气温低于17℃,则可构成中度或重度寒露风危害,可能严重减产50%以上甚至绝收。

据气象部门预测,今年江汉平原及鄂东“寒露风”出现时间9月中旬中期,接近常年略偏早。加之,受收获期间持续阴雨天气影响,我省早稻、再生稻收获普遍推迟,部分地区双季晚稻移栽期比常年晚3-5天,遭遇“寒露风”的风险进一步加大。针对当前气候特点和水稻生长情况,提出以下技术指导意见。

一是密切监测预警。加强与气象部门沟通会商,密切关注天气变化,特别是最低气温和日平均气温变化情况,监测预警“寒露风”发生区域及影响程度。提前制定应急防范预案,明确技术干预措施,做好应对准备。

二是加强肥水运筹。茎蘖数达到预期穗数80%以上开始晒田,提高分蘖成穗率和群体质量。收获前7-10天断水,切忌断水过早,防止后期早衰。在倒2叶抽出、倒1叶露尖时,亩施尿素2-3公斤、钾肥4-5公斤做穗肥;对群体长势较弱的田块,齐穗期亩施尿素2-3公斤或施尿素1.5-2公斤加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150-200克,促进籽粒灌浆成熟。

三是科学因苗管理。“寒露风”形成时,对未抽穗的水稻,夜灌深水(5-8厘米)、次日排出,提高田间温度,确保安全生长;对已始穗的水稻,结合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加适量“九二〇”,促进提早抽穗;对抽穗扬花的水稻,灌深水保温御寒,若白天气温高夜晚低,可日排夜灌干湿交替,提高土壤温度;对灌浆的田块,可喷施增温剂,增强抗寒能力,减轻低温危害。

四是提前防治病虫。重点防治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稻瘟病、纹枯病等迁飞性、流行性病虫害,做到早发现、早预防。科学选用对口药剂,稻飞虱要突出“压前控后”,稻瘟病、稻曲病要抓住破口关键期。

五是酌情适期收获。适时收获是确保水稻产量、减少收获损失的重要措施,也是提高稻米品质和整精米率的重要保证。晚稻一般在齐穗后25天左右、全穗失去绿色、颖壳90%变黄时收获,防止“割青”影响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