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讯 (记者孟静、通讯员张劲、胡曼)“我们将依托院士专家技术团队建立的生猪养殖示范基地,促进生猪产业发展提档升级。”6月16日,湖北畜牧产业科技服务“515行动”首席专家陈焕春院士来到襄阳市襄州区,为当地畜禽优质增效与绿色养殖“把脉”。
自“515行动”开展以来,一系列的新技术、新品种、新模式,对全省特色农业的品牌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的提升逐步显现。
去年9月,我省启动实施了院士专家团队服务农业产业发展“515行动”。即分别由张启发、桂建芳、傅廷栋、陈焕春、邓秀新5位院士领衔,在涉农高校、科研单位牵头组建15个科技团队,对接联系15个重点县(市、区),围绕水稻、玉米、园艺、油菜、渔业、畜牧等优势特色产业,重点开展15项科技服务行动。此举旨在发挥院士专家和在鄂院所创新资源密集的优势,瞄准我省农业产业发展“短板”领域,实施精准对接,开展联合创新,加速农业科技成果转化。
科研和生产“两张皮”,长期阻碍农业高质量发展。湖北是农业科教大省,有各类农业科研教学机构68家,涉农两院院士11人,高层次农业科技人员达5000多名。但长期以来,我省的农业科教优势未能完全转化为农产品竞争优势和产业发展优势。
实施农业科技创新是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省农业农村厅厅长肖伏清表示,“515行动”推动院士专家团队的研发、人才、成果、平台等科技资源要素下沉到生产一线,在重点市县集聚,在重点产业发力,形成院士领衔、团队牵头、专家对接、部门协调、产业发展、农民受益的科技服务新模式。这有利于把“楚才在农”的科教优势、人才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转化为“楚才兴农”的现实生产力。
当前,湖北处于疫后重振关键时期,亟须提高农业科技引领力、创新力和支撑力。省农业农村厅将建立完善对口联系制度,一名厅级领导对口联系一个产业,服务一个院士团队。联合财政、人社、科技等部门,围绕经费直达院士专家团队渠道不畅、科技成果转化率不高、科研人才评价激励机制不优等问题,强化政策执行落实,优化创新创业服务。我省农业生产发展资金、农业科技资金将重点向院士专家团队对口服务的项目倾斜,广泛吸纳各级农业技术推广部门、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科技人员参与“515行动”,加快形成政产学研协同推进的强大合力。